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锦绣江山,与君共担七十八(1/2)

作者:丹妮尔
李治闻言,立时转头望向她:“你要见那么一个小孩子做什么?”他意外地看着媚娘:“莫不是你还担心那个定惠……”

“人都死了,有什么好担心的?”媚娘秋波一横,嗔怪地看着一派胸怀坦荡的李治:“媚娘只是觉得好奇,那孩子年纪小小,一个七八岁的小儿,无父兄之护,孤身一人带着几个老家仆,竟便可横渡万顷大海,直入我大唐国土……难道治郎不好奇?”

李治一听,不觉也点了点头:“倒也是。这等胆色,换是别家小儿,怕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做到。就是他身边真有那么一两个特别支事儿的,也不一定就能撑住了这么小的主人……嗯……说着说着,我也想见他一见了。传旨。”

媚娘扫了他一眼,也不多说什么,只是默默地转头,对着一边儿忍笑的明和点头一示意,同时忍不住摇一摇头,叹一口气。

她怎么就觉得这般累……

次日午后。

当捧着圣旨,立于九成宫高耸几可入云的大门前时,中臣不比等的脸上,也还是一派的茫然。

“少主。”

一边儿一个随侍的壮年人向他行了一礼,沉声道:“该入宫了。否则误了唐国皇帝的时间。”

中臣不比等转头望向这个须髯如裁的壮年男子,好一会儿才道:“武罗自叔父,这位唐国皇帝,真的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啊!那为什么我东瀛国土之中,还会有那样的传言呢?”

“那是因为这位唐国皇帝身边,有一位皇后娘娘,是那些唐国大臣们不喜欢的。所以他们希望借用这样的方式,来让他们喜欢的唐国皇帝丢开这位皇后娘娘。”

“这位皇后娘娘余*倒也有所耳闻,听说是个很美貌又很有智慧的女子……”不比等说到这里,便住了口,不再多言。

被称做武罗自的男子摇一摇头,低叹了口气才道:“少主,定惠大人之死,完全是他咎由自取。这一点,还请您无时无刻都记在心中。何况……”

他迟疑片刻,才轻道:“何况他并没有真的死在唐国皇帝或者是唐国皇后手中。”

中臣不比等垂目,好一会儿才摇头:“余知。余亦无意替真人兄长再去做些什么。个人性命个人定。余如今只是想好好看一看,这位唐国皇后娘娘,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。这也正是咱们托入元将军府中的原因,不是么?”

淡淡抛下这么一句话,这个年仅八岁的小小少年便策马,直入洞开着的皇城大门。

武罗自毫不迟疑地跟了上去。

城门上的凤楼前。

太子李弘麟服螭履*,外罩一件青滚雪的双色狐毛氅,低头看向那摆尾而入的小白马,低问着身边的静安:“看起来,他比本宫还小几岁呢。”

“正是,今年总角*之年,稚气未脱,便能有这等气度,着实叫人意外。”静安轻轻回道。

李弘点一点头,却不多言,只是转身而返。静安最后看了一眼正通过城门,向城内而去的武罗自,跟着李弘向宫内返去。

步下城门之后,李弘踏上青石步道,才慢慢地对着静安道:“传本宫教令,待父皇母后见过元史后,便请入东宫一见。”

静安应声称是。

片刻之后。九成宫丹霄殿上,李治端坐正中,居高临下地看着那个盘膝坐于几案之后,静静垂手而握的小小少年。

他与弘儿,毕竟是差不多的年纪……

想起爱子的李治心中一软,便柔声向他问道:“听闻你本是东瀛国中大紫冠中臣氏之子,这等身份,小小年岁为何便要远渡重洋受这等流离之苦,前来我大唐国土?”

“上禀大唐皇帝陛下。”中臣不比等——此时应叫元史——向着李治行了一礼,然后才声音琅琅道:“小臣不比等之父中臣氏,曾师从南渊请安。故对上国风仪心甚向往之。着令小臣前往唐国觅师而学。奈何小臣家中曾有兄长遗罪于唐,小臣虽不肖兄长之为,却到底也是罪臣之辈,惶恐之下,乃自定议,伪名为元史,冀求得蒙元将军之怜。还请皇帝陛下恕罪!”

言毕,整个人便投伏于地,长叩不起。

李治闻得他言,点了一点头,看看他道:“难为你了。不过你倒是不必过忧虑。”说着,向旁边一摆手,清和立时会意,徐徐步下玉阶,上前搭手扶起了中臣不比等,然后小声道:“中臣次公子却不必如此忧怀。咱们主上气度宽大,自然不会多加计较。那些事儿过去便过去了。次公子实在不必太过挂怀。”

中臣不比等闻言,又是再三叩谢之后,才起身,垂首而坐。

李治点一点头,又道:“无论如何,你是一国重臣之嗣,易名改姓这样的事情还是轻易不做的好。何况你兄长虽然有失国仪,最终落罪于新罗国中,却到底他是个出家人,按着我大唐的说法,断发之时起,他便与你中臣氏一族没了关系。是以你倒也不必因此事惶惶不安。”

听到李治这一番话,中臣不比等着实是大吃了一惊——在他幼小的心灵中,据他旧日里听到的那些传言,他总以为自己会被狠狠地申饬一番的。
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