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储位有变,风云暗争八(1/3)

作者:丹妮尔
延嘉殿内。

媚娘正在沉睡,忽被瑞安摇醒,悄声道稚奴星夜在**求见。便是一惊,欲言不见,却又念及近日诸事,终究不忍,便披衣而出。

及至**,与稚奴见,竟两自沉默——太久不曾言语,竟不知如何言语。

沉默良久,媚娘才轻轻摇头道:

“稚奴,武姐姐知你心中不好受,可是……”

“武姐姐,咱们好久不曾弈棋了。不知可否赐教一局?”

媚娘一怔,想了一想,终究点头。

俄顷,棋局便铺摆在了庭角石桌上——月色明亮,竟无需宫灯。

稚奴执白后行,媚娘便先取一黑子落下。接连几手之后,稚奴终究还是忍不住开了口:

“今日我向父皇求情,替大哥求情,可是父皇只是叫我回去。”

媚娘心中微叹,便慰道:

“稚奴,你当知道,此等大事陛下必然要顾及大局。”

稚奴摇头不懂:

“我明白,我都明白……可是武姐姐,那是大哥啊!父皇自幼爱护的大哥啊!他那般宠爱大哥,却……”

心中生烦,稚奴丢下棋子,叹道:

“武姐姐,我常常在想,会不会有一日,父皇对我,也会像对大哥这样?”

媚娘温柔摇头,轻轻道:

“稚奴,你不明白。太子殿下身为太子,那便不只是陛下的儿子,更是大唐未来之主。陛下身为天下万民之主,为万民选一位能够继承大统,能够继续使老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明主备选,那是他最大的天命。

稚奴,你是最了解陛下的,你当知道,这般对待太子殿下,陛下比谁都觉得心痛。可是……

他必然如此,方可对得起苍生,对得起自己肩上这份天命。”

媚娘的话,让稚奴有些松叹,良久才道:

“其实这些我也懂,甚至我也知道……知道那韦承徽,其实是死于大哥之手。父皇这般,也是为了保他不失太子之位。只是我不明白。为何父皇就是看不透,这一切,根本就是有人在刻意暗害大哥?还有那韦氏,他们根本就……就巴不得大哥出错?”

媚娘摇头:“你说的这一切,你很清楚,陛下都知道。只是他不能说他知道。还是那句话,他是大唐之主,这韦氏一族,又何尝不是大唐之民?

虽然他们意谋不轨,可是若不得明证,陛下又怎么能仅以一己揣测,便将其定罪入狱?是故,此番之事,虽然满朝皆知乃韦氏一党意图废太子所为。可是陛下还是不能动。

因为他没有明证。更因为他不是一个昏庸无道之主。他做每一件事,都得要站得住脚,能让天下信服。只有这样他才能有资格继续偏爱你们几兄弟,继续由得诸臣不满,却挑不出什么足以让他不能再留你们几兄弟在身边的理由——

稚奴,陛下于这世上,最在乎的,其实正是你们这些皇后娘娘所出的兄弟姐妹。

他谁都可以不在乎,哪怕是其他娘娘们所出之子女,他也可以不在乎——事实上他虽疼爱其他诸王诸公主,却也真的不曾在乎你们这般在乎他们……

所以,为人父母,爱子之深,必为之殚精竭虑,苦思良计。”

稚奴不语。

良久,稚奴才叹道:

“若我们不曾出生于这帝王之家,可有多好。”

媚娘无语可接,也不知如何能接,只能默默。

……

庭门外。

带了王德,一路暗中跟随稚奴至此的太宗,眼眶微湿。

良久,他才幽幽道:

“王德。”

“老奴在。”

“宫中那些人的嘴都该整治一番了,朕不想再听到谁肆意中伤承乾、青雀,还有稚奴这三个孩子。”

“老奴明白。”

“还有,明日传朕旨意,太子身体抱恙,着准晋王出入东宫陪伴承乾。其他人依然一律不准入。”

“老奴遵旨。”

“……另外,明天你去趟锦绣殿,告诉淑妃,吴王年长,虽朕不忍其离京,然亦不益在宫中时日长久。”

“老奴明白。”

太宗吩咐完了,最后深深地望着那一对少年男女,终于转身离开。

……

贞观十五年八月初七日(资治上记载为七月十七。这里因为需要改动过)。

太宗因闻臣间秘有太子当易之语,遂乃召众近臣,指屋道:“治天下如建此屋,营构既成,勿数改移;苟易一榱,正一瓦,践履动摇,必有所损。若慕奇功,变法度,不恒其德,劳扰实多。”

乃绝众臣密议易储之念。

贞观十五年八月十日,职方郎中陈大德使高丽国命成回朝,乃报其国闻高昌亡,大惧,馆候之勤,加于常数。意请太宗征之。

太宗沉吟良久,方道:“高丽本四郡地,朕发卒数万攻辽东,彼必倾国救之,别遣舟师出东莱,自海道趋平壤,水陆合势,取之不难。但山东州县瘵未复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