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七十七章(2/3)

作者:若花辞树
皇孙,许多或归晋王或归秦王的大臣岂不是白忙活了?

晋王与秦王,必须回京!

还没来得及高兴大夏统一南北,结束了三百余年的华夏分裂,朝堂便陷入一种浮躁之中。

而之后正旦朝见,皇帝接受朝臣与外宾朝拜时让周王坐在自己身旁。大臣们直接就懵了,醒过来就要谏,刚一张口,还没吐出字来,便看到突厥、高丽、安南等地使节也在当场。

家丑不可外扬,愤怒的大臣暂且忍了。

行动上忍了,心里早就骂开了,这不合规矩!若是已经封了太孙,大臣们绝无二话,那是君!君臣有别。可眼下还没封,让底下站着的叔叔、叔公们跪一个十岁的晚辈?没这样的道理!

因皇帝种种行为,周王的赢面看来竟比他的两个叔王要大,他有皇帝爱护,还有他父亲留下的政治资本。

大臣们是不安的,若是真立了太孙,国将永无宁日,晋王与秦王不会罢休的!

待到正月初八,内外命妇朝见皇后,人人皆是忧心忡忡。

最先提起这一茬的是舞阳长公主。

朝见后,中宫赐宴,宴上,舞阳长公主便道:“周王是我侄孙,我一向爱护,昭明太子去后,周王便脱胎换骨,无一丝过往的腼腆之气,做了一家之主的小郎君,就是能顶事。”暗示周王野心不小。

能在殿中领宴的命妇身份都不会低,秦王妃坐在皇后左手第二个的位置,晋王妃、卫王妃、韩王妃、蜀王妃、燕王妃亦在,还有汉王妃等与皇帝一辈的,溧阳公主等出嫁的公主,再有高宣成夫人,秦勃夫人,苏充夫人,皇后的母亲齐国公夫人等等亦在殿上。

一时间,推杯换盏的声音倏然消失,殿中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,众人皆有意无意地望向皇后。

皇后搁下象牙箸,转向舞阳长公主,她淡淡一笑,如微风迎面,令人心旷神怡。

“周王肩负一家,总是强硬些的好。”

舞阳长公主亦知此时人多口杂,不合言事,便笑道:“可不是。”

不论周王是自己要求还是皇帝携带,他在正旦日受了朝拜是真,就算是皇帝携带,周王自己不会辞吗?他生于宫廷,也早已进学,难道分不清其中轻重?十岁早不是一无所知的年岁,理当明辨是非。

昭明太子一去,圣人便糊涂了。这是多数人的想法。

“太子妃不济事了,不靠周王靠哪个?东宫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小郎君呢!”说的是太子四子,生出了还不久,已被封做郡公了。

“圣人是祖父,对皇孙多有慈爱也属正常。”不知哪一个巧笑嫣然。

可晋王、魏王、蜀王等皇子也有儿子呢,这些难道便不是皇孙了吗?晋王庶长子都七岁了,晋王还有军功呢,也没见皇帝封晋王庶长子爵位。

原本对昭明太子心存惋惜,对东宫心存同情,眼下是一点都没有了。

及散宴,众人已将周王议论过了一回,皇后始终未多言,秦王妃言行,素来是紧跟皇后的。

宴毕,秦氏侍奉皇后回长秋。

到了长秋宫,自有宫人奉上清茶一盏。

“郎君也该回来了。”功劳立下了,余下的事物夏侯沛一人也办不成,需朝廷派遣专员去。

郑王妃的惨状令秦氏辗转难眠。

曾经同等尊贵的王妃,如今为奴为婢,过着卑微到极致的日子,她没有出头之日了,只能苦熬,熬到油尽灯枯,熬到死。

“是时候了。”对着秦氏,皇后也没多说。

她道:“天色不早,你也回去歇了吧。”

秦氏告退。

阿祁被皇后给了夏侯沛后,皇后身边的人便换成了薄夏,薄夏比阿祁还长,做事老道稳重,对长秋宫亦忠心不二。

她旁观多时,发觉殿下对王妃并不刻薄,亦不亲近,细细说来,只能称得上客气,客气得不像一家人。

“殿下。”李华安排了宴后事宜,入殿来。

皇后不会轻易表态,却不是六神无主。

宴上形势,足可观朝臣之态了。

“殿下,臣闻魏贵人又要重提薛充华落胎之事,您可要……”

皇后摇了摇头:“再等等。”

等什么?李华没敢问,不过很快,他就知道了,皇后在等皇帝表态。

正月初十,各国来使回国,朝臣们的奏疏一日之间便淹没了御案,说的都是正旦那日周王坐错了位置的事。

皇帝立即反应过来,众怒不可犯。他方想到皇后那里需要安抚。

崔氏救驾有功,皇后分量也日益重了,秦王又立首功,秦王一系不知何时,如磐石稳扎朝堂。

皇帝忙去寻皇后,解释:“不过是看大郎可怜。他才多大,没了父亲,就是皇孙也过不好的,那日行为是朕有失,可他们不该说大郎的不是,大郎知道什么,不过听朕之命行事。”

口上这般说,皇帝心中是很恼怒的,让他来向皇后解释,乃至做小,这让他极为憋屈,奈何形势比人强。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