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二三六章 主力编成(2/2)

作者:
遣支队是我军的新部队,回防延安,有利于部队的进一步整固。而三十一支队全都是冀鲁边子弟兵,更适合坚持冀鲁边斗争;五支队呢,有老红五团的底子,又没有象先遣支队那样吸收那么多的**溃兵,队伍成分更纯洁,比较起来,延安总部、八路军总部,肯定会抽调先遣支队部队回防延安的。想通了这一的萧四明,忽然就觉得王麓水、胡青云实际上比自己要聪明!就这样,胡青云的意见得到了通过,萧四明的方案被修改了,决定以一、二、三营编成冀鲁边一团,四、五、六营编成冀鲁边二团,七、八、九营编成冀鲁边三团。讨论三十一支队编为冀鲁边第四团时,邢仁甫提出了自己的意见,那就是从统一战线角度考虑,最好还保留“三十一支队”的番号。邢仁甫的提议遭到了黄骅的严厉批评!此时,王明已经回到了延安,开始兜售他那一套“一切经过统一战线”的理论,附带着还兜售“肃托”理论。这个王明,部是极左就是极右,偏偏还一肚子墨水,擅长长篇大论地写文章,还要在党校讲,在报纸上发,很能蛊惑人!历史上,也正是因为囿于维护统一战线,冀鲁边我军错过了彻底整编张子良部、曹振东部的良机。这两支部队都曾接受我军番号,后又脱离我军。特别是张子良部,成了我军的死敌,直到被消灭为止。邢仁甫之所以提出要保留三十一支队番号,实际上是怕整编后削了他的兵权。还有个原因,那就是三十一支队副司令王昭明不同意整编,理由很简单,那就是三十一支队是有正式番号的部队,不能整编为十八集团军一部分。因为心里有算盘,邢仁甫就提出了从统一战线角度考虑,保留“三十一支队”番号问题。历史上,曾国华率五支队、孙继先率津浦支队挺进冀鲁边后,第一次组建冀鲁边军政委员会,整编冀鲁边我军。当时,邢仁甫就提出了这个问题。解决的办法是,三十一支队整编为六支队,同时照顾统一战线需要,抽调三支收编的游杂武装,编成三个连,继续用“三十一支队”番号。这就是冀鲁边人常的“三十一支队”,依然由邢仁甫任司令,王昭明任副司令。后来,王昭明就是带着“三十一支队”的一连叛逃的,被我五支队特务连追上消灭。王昭明本人逃到了刘景良部,后来被刘景良处死。现在和历史上不同,首先挺进冀鲁边的,是萧四明、王麓水率领的东进先遣大队,也就是即将扩编的东进先遣支队。萧四明不用了,不会给王昭明留率队叛逃的机会的;王麓水呢,和萧四明共事以来,受其感染,作风更硬朗,同样不会同意邢仁甫保留“三十一支队”番号的意见的。再了,现在也不具备编“三十一支队”的条件。萧四明实行的是彻底整编的政策,除三十一支队外的其它几支我党掌握的武装,全都整编进了主力,其它几支原来编成“三十一支队”的游杂武装,被混编进了三十一支队,至于整编的张子良部、刘彦臣部,被整体编成了无棣独立团、盐山独立团。包括新整编的曹振东部,也是整体编为德平独立团。就没有可以继续使用三十一支队番号的部队么!(未完待续。)...
本章已完成!
(←快捷键) <<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