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54章 第三章:千金纵买相如赋 5(3/4)

作者:张瑞
得伤命,救治时虽说会落下残疾,却不危急性命,谢氏虽为谢七郎的断腿而难受忧心,但怎么说人也是好好的,这足以让谢楠夫妇欣慰。谢氏嫡支旁支为官者众多,将来谢七郎不能入仕途,但依谢氏的门第出一个名士,也是大雅之事。

可伤腿尚且不曾养好,就一场高烧去了性命。其中不见得全部都是王氏的错,但这场高烧却偏偏来得蹊跷,谢七郎生前,已开始担忧这门亲事是否会出意外了。谢楠一再保证王氏不会如此,才让谢七郎安下心来养伤,可谁想着谢楠的保证还没过三日,王氏就送回了庚帖。

当夜谢七郎就起了高烧,几日后就去了。如此,谢氏也难免要想,若无王氏的落井下石迅速退亲,谢七郎肯定能熬过去,哪怕王氏能等上一等也好。一条人命就这样去了,许充满了巧合,但谢氏无人可怨,只有将所有的怒气都洒在了王氏的退亲上,两家也是因此结下了仇怨。若王氏再买了人家的老宅,积怨只会越来越深。

王雅懿缓缓垂眸,手指拂过那牡丹图,轻叹了一声:“那样的事,谁也不想的,一个文士不在家中好好待着,学人家去打猎,若非如此,怎会出了这般的意外……”

冉荷无所可惜的开口道:“是啊,谢七郎本就是文弱……那样的天气也不知怎么就去打猎了。”

冉荷自小伺候王雅懿身侧,对谢七郎充满了好感。王雅懿自小被留在家中,长于祖母之手,日子很不好过,谢七郎那时就住在一墙之隔鹤鸣楼。老夫人还活着,两个人年纪都还小,角门偶尔也会打开,很小的时候常常在一起玩耍,稍微长大以后,谢七郎逐渐知道王雅懿的境遇与郁郁不安,时常趴在墙头与差不多年纪的王雅懿说话。

谢贵妃是谢七郎的嫡亲姑母,他时常能入宫去,一来二去的在谢贵妃面前提起了王雅懿,如此引起了谢贵妃的注意,这才时常将王雅懿招入宫去闲话家常,王老夫人见此,素日里对王雅懿也和善了不少,在家中的日子也好过不少。来往间,王雅懿越发的长大,谢贵妃对她也越发的满意了。

可以说,当年王雅懿能与大皇子时常接触,全因谢七郎。自有了谢贵妃母子做依靠,王雅懿也逐渐长大了,要学的更多,有些空也要讨谢贵妃母子开心,逐渐没有多少余暇再与谢七郎玩耍。开始时,王雅懿还能与谢七郎一起入宫,但十二岁以后,即便通家之好,也已有了男女大防。谢七郎一个人入宫了几次,越发的不喜欢入宫了,似乎也很不喜欢大皇子。

大皇子选伴读时,谢贵妃最中意的还是自家的人,可谢七郎虽是比大皇子小了一岁多,但说起来年纪正是相当,但不知道为何谢七郎却是执意不肯,甚至在王雅懿亲自去劝,都不曾让谢七郎改变心意,甚至在那以后对大皇子也越来越冷淡了。后来,两人的年纪越来越大,与谢七郎见面的时间就更少了。

大皇子被封为太子时,王雅懿兴高采烈的专门去告诉谢七郎,那时他都表现的是不屑一顾的,直至此时冉荷都还记得本还温和浅笑的谢七郎听闻此事时,当即冷了脸,冷笑了几声,甩袖而去。

那时王雅懿虽才十五岁,但众人心知肚明她与太子的亲事,已成了定局。谢七郎似乎趴在了墙头等了好几日,终于等来了王雅懿,当日冉荷就站在王雅懿的身后,这些年将两人的事都看在眼中,冉荷以为谢七郎会说些什么。可谢七郎什么话都没有,只扔下来一个锦盒,说是贺礼,冷着脸就走了。没多久,冉荷就得知谢七郎去游学了。那锦盒里放着一支金玉珊瑚步摇,极为精致漂亮,自然也是价格不菲。王雅懿自小生活在王氏这般的簪缨世族,什么样的好东西没见过,这东西虽是用心,但也不见得多珍贵,她看都不曾多看一眼,随手就给冉荷放起来,更不曾戴一次。

一夜之间,先帝驾崩,三王之乱,诚王入京登基,谢贵妃母子被圈禁宫中。又过不久,临华宫大火,谢贵妃香消玉损,太子不知所踪。一切尘埃落定时,王雅懿虽叹息了几声,倒也没有多伤心。那时王雅懿年岁尚小,对太子虽有些情谊,但不见得有多少男女之情。太子与王雅懿的婚事,虽是皇室先抛的橄榄枝,但那时家中大人也是极愿意的,所谓的门当户对,不过如此。两个人终究是未定亲,这事除了谢氏与王氏、先帝,也没有多少人知道,王雅懿自然也说不上多伤心难过。

身为士族嫡女,王雅懿身份尊贵不输公主,不可能为一个不知所踪的人守一辈子,何况与那人甚至连定亲都不曾。太子失踪后,家中虽当下不曾给王雅懿说亲,因隔壁就是什么内情都知道的谢氏,太子才不知所踪就说亲,到底有些不近人情,且那时王雅懿年岁也小,倒也不着急,何况不管陛下与太子闹得多厉害,他们都是嫡亲的叔侄,王氏面上不能做得太过不好,只有缓一缓。

次年,谢七郎游学回来,王夫人与王雅懿上香途中,再次碰见近两三年不见的谢七郎,不知为何母女二人一眼就相中谢七郎。冉荷多年来跟在王雅懿身边,自然明白,谢七郎本就比王雅懿还小上半年,郎君们远没有娘子长得快,十三四岁时谢七郎看起来还是个孩子,可王雅懿已长成亭亭玉立的小娘子,眼中自然看不上比自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
(←快捷键) <<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>> (快捷键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