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公婆分开另过,嫂嫂笑眯眯的跟我商量。“不如咱们一家分一个,都可以多个帮手。”
之前来暖锅底的妹妹妹夫早已跟我过这件事,叫我千万不要答应。还告诉我,后面一家亲戚就是兄弟把父母分开,最后,两个老人十年间就像陌路人,话都不。这样的事情,叫做女儿的怎么忍受得了?
妹夫:“嫂子你也有两个哥哥,如果换作你,你愿意看见父母晚年那样吗?”
婆婆更是决绝的:“我死也不要跟你爸爸分开,后人做这样的事,简直就是不孝顺。”
我好不容易有个机会独创天下当家做主,自然也不会支持这种做法。只好为难的对嫂嫂:“俗话少年夫妻老来伴,何况他们才不过五十三岁……分开恐怕不合适。再,这件事当然要看老人自己的意见。”
婆婆放下心事,心情格外舒畅起来。两个老人笑眯眯的带着两个孩子满村转悠。
乡亲们总是拿两个孩子作比较,他哥哥太不出众,又爱哭,还瘦。难免就附带一句他妈妈那么有钱,怎么养的孩子不大气。
这些话是不利于家庭团结的。
我发现嫂嫂听了这些话非常气恼,就不再把孩子抱出去玩了,总之不和儿子同时出现在众人面前。
实在迫不得已,我就:“是侄子不会吃,大嫂什么好东西都买在家里。他自己食量,吃不多有什么办法?”
婆婆:“你嫂子就是气,每次只给一袋饼干生儿吃,敢多要,就揪他手背。两岁的孩,哪里不害怕?自然不敢多要。可怜我孙子叫她吓唬的那么胆。”
我心里诧异。于是:“嫂子肯定是为了养成儿子的好习惯才会这样,零食吃多了自然就不肯好好吃饭。世上哪里有不爱孩子的妈妈?只是爱的方式不同罢了。”
邻居一副就你不知道的神气,神神秘秘的:“我们是一个村的姑娘,哪里不知道她的脾气。她呀,会攒钱,就是太吝啬,把钱看得太重。老实:持家是一流的,可是对孩子实在是太苛刻了。”
婆婆大点其头,:“她就是这样。当初孩子吃奶也是,总不叫吃饱,多的奶水挤了喂猪,那一年,我抓的猪长的可胖了。”
“开玩笑?怎么会这样呢。”我是只恨自己奶水不足,害儿子吃不饱。“是奶水太多了,孩子吃不了吧?”
“才不是。她就那样脾气,总按自己的时间喂孩子。孩儿吃奶有什么遍数呀?谁都是随时哭了随时喂奶,她可好,有一次她洗衣服,孩子饿的哭得哄不住,我抱到堰边去,她愣是不喂,可怜生儿哭得气都喘不过来,我站了半天,最后气得眼泪都出来啦。也只好抱回来……”婆婆一脸气愤。她是非常溺爱孩子的,从她对劲松兄妹的管教方式就可以看出来。“现在把星儿看一看就知道,生儿的饭量是从饿出来的。”
我知道公婆一直不满嫂嫂对孩子的教育方式,可是当着外人的面,这样讲自己的媳妇不是枉自叫人看笑话吗?
我虽然时候从不参入三姑六婆的社交圈子,可是知道农村的是是非非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繁殖出来的。
人们总是很乐于看别人家庭不和,最好常常上演一些兄弟不和的闹剧来给枯燥的生活增加趣味。我还不至于傻到去当炮灰。何况一家人的脸面是相关联的,我懂得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道理。
可惜婆婆不懂!她总是长辈啊,我劝过几次之后,只好由她去了。
那以后,我就很少带着儿子加入人群密集的地方,因为不希望村里人总是拿两个孩子作比较,去伤害嫂嫂的心。她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啊。何况从书上所讲的方法来看,她并没有错,只是老思想的村民不理解罢了。
但是我没法阻止婆婆把两个孩子带到外面去。她天生爱凑热闹,最喜欢别人夸奖她的孙子,奉承她有福气,娶了好媳妇,不管怎么,哥哥嫂嫂的能干是公认的,也是老人家的光彩嘛。批评一下儿媳的错误,也是老人家权威的象征。
两个老人简直是乐此不疲,看着他们阳光灿烂的笑脸,我只是忧心忡忡。
那以后,不管邻居在我面前嫂嫂什么话,我都笑着替她解释,:“嫂子挺好的。持家有方,待人接物大方得体,咱一家人都有光彩。她待我是那么和气,真是很难得呢。”
邻居瘪瘪嘴,:“你就是个老实人。”
我笑。“老实有老实的好处,我可不想兄弟闹意气给旁人看戏。”
邻居脸微微发红,以后就很少在我面前嫂嫂长短了。
艰难的锻炼之路终于开始了。第一次跟着丈夫下地干活,走到田边我已经头晕眼花,只得坐下来歇息。月子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营养与休息,我的身体迟迟不能恢复。
为了催乳,满月后特地去看中医,诊过脉,医生:“你自身都难保了,还只管考虑孩子没奶吃的事。先用老母鸡炖人参把气血补上来再吧。”
一只鸡吃下去,人是长了精神,孩子却依然要补充奶粉。劲松笑话我:“你就是想多吃一只老母**。”
我也是百口莫辩,直到九个月之后,恶露始尽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