禄冲他一句:“这点小事都办不好,太后怎能不责备于你。”
西太后指望着外国公使贺立大阿哥,希望终于破灭了。
她恨死了洋人
端王载漪猜准了西太后的心思,他大胆进言:“老佛爷,洋鬼子欺人太甚,若不是老佛爷您宽厚仁慈,洋鬼子早就受到惩罚了。”
西太后叹了一口气,说:“他们洋枪、洋炮、大清怎是他们的敌手呢”
载漪见西太后已动心,他的胆子更大了:“老佛爷,臣听说有一股贼匪,名叫义和团,他们的口号是扶清灭洋、兴清灭洋。这股势力可以利用。”
西太后一听到义和团三个字,她连连摇头:“那是一股乱匪贼子,朝廷多年来剿杀不尽,今日怎可利用他们呢”
载漪不甘心,他说:“义和团仇恨洋人,他们已烧了不少洋人的教堂,为什么不利用他们呢朝廷只要变剿为抚,他们定能抑制洋人。”
西太后陷入沉思。
义和团又称“义和拳”,清康熙年间便有了这个组织,它是民间社团,由大刀会、神拳、梅花拳等组织发展演变而来。义和即“取朋友以议和之以”。义和团初起时以反清复明为口号,他们秘密结社,与清兵进行小规模的战斗。到了同治年间,反清复明的宗旨逐渐减弱,反抗英、法等外国列强情绪日益增强。
当义和团在山东、河北一带发展壮大时,西太后派兵镇压过“贼匪”,可是三任山东巡抚李秉衡、张汝梅、毓贤,谁也没有镇压倒这股强大的民间社团组织。最后,西太后又派袁世凯去剿杀义和团,袁世凯不遗余力效忠西太后,他血腥镇压了义和团。
山东境内的义和团组织被剿杀,但是义和团的火种又熊熊燃烧起来,而且势力一天天强大起来。
今天,载漪提及义和团,西太后为之一动。她暗想:“载漪说的也有些道理,既然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,为何大清朝不利用他们呢与其花力气剿杀乱匪,不如安抚他们,让他们去打洋鬼子,来个坐山观虎斗,岂不妙哉
正在西太后犹豫之际,庄王载勋又进一言:“老佛爷,洋鬼子实在可恶,不罚洋人,何以仰我大清国威”
西太后很信任载勋,她问:“这些年国库空虚,军饷不足,士兵还要戎边,谁来灭洋呢”
“义和团”
“怎么爱卿也这么认识”
“义和团最仇恨的是洋人,只要太后肯安抚他们,他们定愿意奋起灭洋,同时又可消弱义和团的实力,对朝廷的威胁大大的减少,何不用之”
西太后还在犹豫,她怕什么
她怕偷鸡不成蚀把米。
太监李莲英谙熟主子的心思,他暗中联络了大学士刚毅,将主子的担心转达给刚毅,刚毅岂敢怠慢,立刻赴保定察看拳民。恰巧在这里,刚毅不期而遇刑部尚书赵舒翘,赵舒翘也是为此事而来。两个人一拍即合,他们回到了京城,立刻上奏朝廷,求见西太后。
西太后一心报复洋人,她认真听取了刚毅与赵舒翘的“调查报告”,她急切地问:“拳民真的反洋吗”
“万一他们借灭洋之机反朝廷呢”
西太后满脸的疑惑。赵舒翘应和着刚毅,也十分有把握的说:“目前义和团仇恨的是洋人,他们曾多次袭击过洋商人,还烧毁教堂,他们目前没有精力反朝廷。”
西太后又问:“他们的实力如何”
赵舒翘肃然起敬:“老佛爷,那些拳民个个武功盖世,他们练了一身的好功夫。功夫到手,个个刀枪不入,真神了”
“真的吗”
西太后有些不相信,刚毅一唱一和道:“赵大人句无虚言,臣亲眼看到过他们练功,真的是刀枪不入。”
李莲英在一旁帮腔:“老佛爷,二位大人所言皆不假,奴才早就听说过义和拳反洋的故事,之听说他们杀了很多洋鬼子,还未曾听说他们谁流血了。”
西太后说:“既然如此,朝廷便可安抚他们,让这群乱贼去打洋人。”
本章已完成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