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思逸、曹羽一行九人,快马加鞭,不一日到了合肥地面,陈思逸要领众人去拜访自己知交好友----淮南西路“乐善帮”帮主常念恩。
陈灵灵笑道:“从这名字便知,这位帮主常怀感恩之心,好为善施之举,可这名字是不是太过标榜张扬了?”
陈思逸道:“世人行事,各有习性,如若他能表里如一,即便张扬,也无可厚非。”接着,陈思逸便向众人讲了常念恩来历及“乐善帮”事迹。
这位常念恩帮主,少时家境贫寒。其父常逢水本是一秀才,在常念恩两岁时,常逢水抛弃妻子,与邻家黄大户府上一名丫头私奔,从此杳无音信。那黄大户怜他母子二人,不但没有追究常逢水拐带人口之罪,还时常接济他们。
常母日夜操劳,含辛茹苦,养育常年恩,自常年恩懂事之时,便立志寻父,十三岁时,他别了母亲,四处寻访父亲踪迹,这一走便是十年,十年间,其母自然是每日里思儿心切、望眼欲穿。常念恩虽未找到父亲,却学了一身本领归来,在二十五岁时,他白手起家,创立“乐善帮”,据这名字乃是常母所起,帮规亦是常母亲手制定。
因常念恩经营有方,待帮中兄弟仁义,不出五年,“乐善帮”竟成淮南西路数一数二的大帮。“乐善帮”处处行侠仗义,劫富济贫,因此颇得当地人心。
几年前方腊举事,地方盗贼因势而起,官府衙门形同虚设,附近盗贼明火执仗,多次来找黄大户借钱借粮,均被常年恩率领帮众驱散。那年除夕,常年恩率领帮助二十名好手,星夜前去,直捣贼巢,荡平贼寇,为地方上除一大害,从此,常年恩及“乐善帮”在江淮一带更是声名鹊起。
听到此处,曹羽道:“如此来,这位常帮主及其高堂大人不但是传奇人物,其所做所为更令人可敬可佩,侄渴望一见。”
进得城中,陈思逸带着大伙,先沿城墙往北,而后再折而向西,沿途看到许多衣衫褴褛之人,三五成群向前疾走,陈思逸道:“看样子,是赶上‘乐善帮’施粥放粮了。”
走了一会,来到一座牌楼前,上书着“乐善庄”三字,许多落拓之人来往其下,那些往外走的,大都正捧着大米锅巴狼吞虎咽。
牌楼右侧立柱上,还贴着告示,上写着“某月某日施粥”、“某月某日施粮”、“某月某日斋僧”,密密麻麻,一直写到今年九月。
又走了一会,拐过一面墙,见一座大院前面,男女老少排起一条长长队伍,在那里等待施舍,门面台阶之上,几个衣着齐整的壮士维护场面,五位妇人婆子,正立在两鼎大镬之后发粮。
一位年纪四十岁上下,面露精干之色的汉子向队伍中瞅了两眼,走下台阶,上前揪住一位骨瘦如柴的人道:“白旺宗,你来做甚么?你家少吃少穿么?”
白旺宗连连作揖道:“王大哥,弟昨日赌输了钱,回去那疯婆娘又打又骂,还不给饭吃,弟饿了一整天了,想在府上蹭顿饭吃,王大哥行行好,高抬贵手,日后不忘好处。”
那王大哥道:“你子不务正业,被你家母老虎打个臭死也是活该,记着,只此一次,下不为例!”
白旺宗低头哈腰,连连道谢。
队伍之中,有人见陈思逸等人骑着马缓缓前来,声道:“哎哎,瞧瞧,这年头怪事就是多,竟有人骑着高头大马前来讨饭。”
旁边一人笑他道:“放屁!这几人衣着光鲜,一看就是富贵人家,怎会是来讨饭的?”
那人道:“那也不见得,这年头衣着光鲜到处打秋风的,我见得多了。”
那位王大哥看见陈思逸等人,又惊又喜,忙向台阶上其他几人挥手道:“兄弟们,洪州陈二侠到了,快随我去迎接!”
一帮人一溜跑迎上前来,纷纷向陈思逸施礼,众人下马还礼,见礼寒暄之后,王大哥向那些人挥手道:“诸位兄弟去忙吧。”毕恭毕敬引着众人向院门走,跟在后面的林举、覃渊二人听那几人声道:“这陈二侠果然是大侠风范,端的令人敬佩。”
另一人道:“如此有名的大侠,竟无丝毫架子,真是难得。”
王大哥边走边道:“前天,我家帮主接到江夏‘度尘帮’帮主冷云起从罗田分舵星夜发来的请帖,‘度尘帮’无意中擒住一名叫做万冲的**贼。”
陈邕惊叫道:“万冲?”
王大哥道:“怎么?诸位认得他?”
陈思逸道:“贤弟,你且下去。”
王大哥继续道:“本非甚么大事,谁想竟引来附近江淮、荆湖、京西诸帮会群聚罗田,向‘度尘帮’索要万冲,个个都要为湖州李家、扬州苏家两庄灭门案主持公道,冷帮主就奇怪啊,这班无恶不作之人何时变得这般侠义了?一打听才知道,是为了苏家甚么‘藏宝图’,这下‘度尘帮’更不乐意放此人了,可群情汹汹,‘度尘帮’应付不来,便巴巴的请了我家帮主去帮着张罗,我家帮主一接到请帖,便与孙副帮主赶去了罗田。可蹊跷的是,昨日‘度尘帮’竟又送来了英雄帖,四月二十日要在江夏总舵举行‘折冲大会’,公审万冲,替李、苏两家
本章未完,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..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