个主意,让严复佑大为赞同。
因为商号的建立,可以将生意从贩私盐一项,扩大到其它的商贸,虽然利没有私盐那么大,但胜在稳定,而严正还发掘了另一枯走私生意,那就是铁。
自古以来,盐铁不分家,这个时代,整个华夏年产铁也就数十万斤,而且全是在铁矿产地小作坊进行生产,只要从几个铁矿产地进行购买,再运至皖城,贩卖到不产铁的州县,利润几乎可达十倍甚至更多。
皖城位处长江边,水运发达,是天然的商贸聚集地。
严正父子对商号信心十足,可陈宫却泼了冷水。
陈宫认为,不是商号不好,而是现在不是时候。
孙策就要挥师西进,皖城不久就会处于战火之中。
虽说孙策答应将皖城赐给严正,可鲁肃的警示也响在耳边,谁也无法预料,到时谁能主宰皖城。
这时将大量资本聚集在商号内,万一有个不测,那就拱手将如此巨财给了别人,不就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了吗?
可严正不理会陈宫的劝说,而一意孤行。
因为此时受了刺激的严正已经决定扎根皖城,也就是说,不成功则成仁。
这一点是陈宫无法理解的,在陈宫看来,皖城不过只是区区一县,得之失之无关大局,情况不利,弃皖城而走,长江南边多的是大片的土地,如华歆的豫章就可以考虑。
虽然被严正驳回建议,但陈宫还是极尽全力地帮助严正筹划商号之事。
因为陈宫也明白,他再也经不起换一次主公了,就算天下人不鄙夷他,他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,骨子里儒生从一而终的思维一直困扰着陈宫。
;
本章已完成!